湛山寺
保护级别:

市级文物保护单位

建筑地址:

青岛市市南区芝泉路2号

建造年代:

民国

湛山寺始建于1933年,1945年落成,位于市南区芝泉路2号,太平山东麓,三面倚山,南眺大海,有“湛山清梵”之美称。1982年12月31日,湛山寺被青岛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湛山寺由中国设计师卢树森、赵深设计,北平恒信营造厂施工。原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,后经多次扩建。现占地面积为53776.5平方米,建筑面积11053平方米。整个建筑坐北朝南,共五进院落,布局分三路,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三圣殿、藏经楼。寺前有放生池,寺东有八角七级砖塔(药师塔)。

湛山寺第一进为山门,两侧各设便门。山门为青砖石结构,单砖歇山顶,上覆青筒瓦。门洞为石拱券门,上架石额枋、雀替,两侧小山门为青瓦硬山顶。一对雕刻精美的高大石狮把持山门两侧。山门上方有“湛山寺”3个大字。两边墙上刻有“佛曰增辉”、“转大法轮”8字,为倓虚法师手书。寺庙建筑沿袭民族传统形式,黑瓦灰垣,大殿沿中轴线展布,气势恢宏。进入山门,第二进是单檐歇山顶的天王殿,面阔三间,供奉弥勒、菩萨,左右为四大天王。钟楼、鼓楼分列于前庭的东西两侧,造型优美。第三进院落为佛刹的中心建筑一一大雄宝殿。大雄宝殿是该寺的主殿,供奉释迦牟尼,左右分别为文殊、普贤菩萨。该-面闫5间,进深4间,硬山顶,共有殿堂144间。第四进院落为三圣殿,由赵朴初题写的“海印遗风”匾额格外醒目。三圣殿供奉阿弥陀佛,左右分别为观世音和大势至二菩萨。三圣殿西院是出家人的僧寮院,东院名为菩提院,院内建有居士的念佛堂。第五进院落为藏经楼,建在寺院的最北端,内藏佛家经典数千卷。

菩提院外山丘上有一座宝塔,塔名“药师琉璃光如来宝塔”,常称“药师塔”。塔体保存完好。药师塔是湛山寺的第三期工程,由当时青岛华新纱厂经理周志辅、周志俊两兄弟为其母祝寿捐资3万余元,于1937年动工建成。塔身七层,总高28.31米,巍然耸立。塔身有浮雕坐佛石像100余尊,塔的四周有28位石刻护法神像,神态各异。宝塔在湛山寺东南,与湛山寺相呼应,背山面海,水光山影,壮观秀丽,为青岛十景之一“湛山清梵”。

湛山寺属佛教天台宗,是中国佛教天台宗最年轻的佛刹之一。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,湛山寺受到破坏。1983年国务院确定湛山寺为汉族地区佛教在全国的重点开放寺庙,青岛市人民政府拨款对湛山寺进行大修。1986年正式对外开放,成为青岛佛教界对外交流的窗口。现青岛市佛教协会设在湛山寺。